《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湯馬斯‧佛里曼,在其一月底的《紐約時報》專欄中,讚賞新加坡的老師。佛里曼談及其參訪一所位在中產階級社區的新加坡公立小學,並觀看五年級的自然科學課。該校教室走廊有個虛擬的刑事命案現場,老師教導學生 如何採集指紋並藉以辨識DNA,頓時孩子們成了C.S.I.犯罪現場的警探,課程生動有趣。


生動活潑的課程並非佛里曼讚賞的主因,他推崇的是老師認真教學的心態。這要從課程設計開始。佛里曼得知上述 課程並非教育部規定,只是老師願意從「我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國家將如何發展?」來考量,並據此設計課程。由於新加坡並無天然資源,萬物仰賴進口,生物科技、生物醫學也許是國家未來最可能發展的領域,老師自覺有責任引導學童的興趣,教授這方面的知識。


二○○九年,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對六十五國的十五歲青少年辦理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新加坡學生的科學能力評比名列第四,我們排名十二,看來不是沒有原因。


其實我們也有許多深具愛心與熱忱,且教學認真的老師。但我們的教學一向以升學為導向:要考作文,學校就教作文、家長就送孩子去補作文,不考就不用教;所有知識都簡化為選擇題或填充題。懂不懂不重要,死背硬記就好;訓練思考、分析、判斷不是教學重點,背誦與反覆練習才是。大家普遍以升學率決定學校排名及校長績效。會猜題、劃重點、幫孩子拿高分的才是名師;是否具有教學熱忱、有無用心設計課程、能否激發孩子的學習 興趣、啟發孩子的創意或潛能,不是學校和家長的要求;更不要說設計課本範圍外的課程、傳授不會考但有用的知識,恐怕難為以升學率掛帥的家長或學校所接受。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讓國家社會得以在穩定中向上發展。我們的下一代,勢必要在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中,面對包括氣候變遷、能源耗竭等各種挑戰,什麼是他們安身立命必備的知識與謀生的技能?我們為他們準備好了嗎?面對日趨嚴峻的環境、瞬息萬變的新時代,我們的國家要如何發展?未來最需要什麼人才?到底應該教育出怎樣的下一代?


歐巴馬在一月下旬的國情咨文中強調,為因應世界快速變遷,保持美國長期競爭力,必須加強教育,尤其是數學和科學。除了學校,家長也有責任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機會。


為了給每個孩子都有因應未來世界變遷的知識、競爭的能力,也為了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也許從政府到學校,以及為人父母者,都應該重新檢視並仔細思考我們的教學內容,改變僵固的教學文化與學習方式,讓孩子都有成功的機會。

 

這篇《世界在變教學也在變》的文章就像我們美利堅的老師所堅持的一樣每次上課前的課程設計都是我們所注重的一堂課50分鐘的時間我們要怎麼樣讓每位孩子有興趣先引發興趣再知識的傳授進而激發小朋友們的潛能和創意老師只是資訊的傳授者我們所做的是盡可能針對每位學生的特質給予最適合的指導因材施教才能讓孩子快樂學習在美利堅我們不受限和壓抑孩子們的發展我們只怕他們在瞬息萬變的社會成為一成不變的考試機器知識是死的頭腦是活的如何透過頭腦讓資訊與知識起死回生正是我們所追尋與嘗試達到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ks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